
清,纸本,设墨。纵31厘米,横157厘米。1953年钱基博捐赠。
张照(1691~1745年)初名默,字得天、长卿,号泾南、梧窗、天瓶居士。清松江府娄县人,家住秀野桥西。天资聪敏,能诗,善画,通音律,精鉴赏,尤工书法。19岁成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参与修纂《大清会典》及《一统志》。雍正十三年(1735年),为总理苗疆事务经略大臣,赴云南.会同地方官镇压苗民起义,以反对“改土归流”被劾,革职拟斩。后得宽免,命在武英殿修书处行走。乾隆七年(1742年)又升为刑部尚书。书法早年学董其昌,得母舅王鸿绪亲授(王是董其昌再传弟子);后又学米芾,并受赵孟頫较大影响。字体秀媚婉丽,平正圆润,但缺乏雄浑奔放之气,乃清代“馆阁体”代表。因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喜爱,特别是乾隆帝,称他为“羲之后一人”,所以名重当时。曾书写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被镌刻于岳阳楼上,人称“名楼、妙文、好字”,合为“三绝”。后人摹刻其书法为《玉虹楼帖》(16卷),为清代著名法帖。手迹有《行书东坡诗》等(现藏故宫博物院)、《临米帖》(现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所绘白描《大士像》,寥寥数笔,法相自佳。又有《梅花图》传世(现藏故宫博物院)。乾隆十年正月,因父丧回籍,至徐州宿迁县,卒于峒 旅次。谥“文敏”。著作有《得天居士集》(6卷)、《天瓶斋书画题跋》(2卷)等。刻有《天瓶斋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