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11月5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志愿服务队研学部的队员们走进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桂子山校区)四年级(4)班,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玉文化”主题科普课程。

课堂伊始,蔡依明以“玉”字的起源为切入点,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带领同学们认识文字的演变脉络,揭示玉与礼、德、信仰之间的联系。同学们一边观察古文字的形态,一边讨论其形象意义,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领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玉器识宝环节中,通过科普视频与互动问答,带领同学们认识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璜等礼器的造型、功能及象征意义。同学们了解到古人以玉为礼的传统,也初步理解了“以玉比德”的文化精神。


课堂气氛在手工体验环节中愈发热烈。同学们化身小小玉匠,用粘土亲手制作玉器模型。从造型设计到打磨塑形,每一双专注的小手都在触摸历史,也在表达自己的创意与理解。

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认识了玉器之美,更让他们在探究与实践中理解了“君子比德于玉”的文化精神。未来,我馆将继续推进“博物馆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文物资源成为活的教材,让历史的温度在校园中延续与传承。